政协委员呼吁推出“菜保险”
专家力挺特色产品迟春花告诉医药经济报记者,只有极少数临床有需求的哮喘和慢阻肺治疗药品还在医保目录外。
由Medscape组织的2013年美国医生薪酬调查,日前在Medscape网站公布了结果。增加辅助服务的医生百分比随科室不同而不同。
然而很多医生认为,他们不应该仅仅因为患者的保险公司支付不良就放弃该患者。有18%的的医生每周看病人的时间超过50小时,其中包括9%的儿科医生,22%的内科医生,以及11%的家庭医生。令人惊奇的是,近期基层医疗面临如此多的动荡,医生们对报酬的满意度却在上升。在收入最高的整形科医生中,27%的调查对象表示每周看病人的时间超过50小时。今年中北部的医生年收入最高(25.9万美元)。
去年,25%的内科医生表示,如果重新开始,他们仍会选择相同的专业,今年这个数据仅有19%。而在儿科,53%的调查对象是女性。青年教师的工资虽低,体面生活尚可维持,而且他们享有教育医疗等若干福利,某种意义上也属于特权阶层。
回到身份焦虑的问题,德波顿的建议其实颇为消极。……如果能做到开心与开窍的良性循环,所谓世界一流大学也就不远了。会上共设四十多个论坛,大多紧跟城镇化的政策步调,还有一个解析中国梦。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这是工蜂们必须面对的价值选择。
这不仅有助于缓解焦虑,也将促进士林重振学风。大学青年教师的困境与出路 2014-01-15 08:17 · 璇儿 两年前我留学归国,正式成为北京师范大学一名教师。
在被问及是否愿意从事目前的高校教师工作时,近七成(68.8%)的受访者给出了否定的答案。我并不认为社会学不应当研讨现实问题,可这个年会似乎将学科自身发展抛到了一边——你在会上甚至见不到一个关于社会学思想史的论坛。二是说他们缺乏人文关怀,逐渐变成了专业化的知识生产工具。第一篇蜂貌以新闻笔法记叙了十几位青年学者的生态状态和心路历程。
我们就来看看廉思和他的研究团队如何诊断病理。说到底,现在的软硬件设施比西南联大时期优越太多了,可我们又做出多少成绩?《工蜂》的调查数字显示,就科学引文索引SCI或SSCI收录的国际期刊而论,九成以上的受访者过去三年没有在其上发表过任何论文。很多原因促使大学青年教师感到不开心,最根本的原因还在于学术机构缺乏独立性。像德波顿建议的那样,知道这一点的确缓解了我个人的身份焦虑。
怕是要多读些圣贤书,年轻人方能练就这等淡泊名利的功夫。今年暑假,我在贵阳参加了中国社会学年会,它算得上国内社会学界最高级别的学术会议。
他才出蚁穴,又入蜂巢。清华大学举行百年校庆时,将政治局成员的头像放在诸多大师之上,已广为国人诟病。
清华大学当然有权让企业为大楼冠名,可或许更应将冠名的荣誉给予学术大师,以彰显他们为该校发展做出的卓越贡献。市场力量对学术价值的侵蚀并不输于政治权力。廉思和他的课题组在北京、上海、广州、武汉、西安五个城市调查了5000多名大学青年教师。我在北师大的同事于丹老师,便是其中的知名代表人物。尽管大学青年老师这一群体被戏称为青椒(青年教师),此书却没有多少辛辣的味道,读罢只让我感到几分苦涩。把恺撒的还给恺撒,把摩根的还给摩根,把牛顿的还给牛顿,这应是大学争取学术独立的目标。
正如《工蜂》第二篇的开卷语所言:……在这个名为知识经济的时代,知识却不再是价值的尺度,而仅是价值的工具。在整个项目进程中,研究人员一半时间恐怕都没有花在研究上,难怪近八成的青年教师表示科研时间太不够用或很不够用。
在被问及科研时间不足的主要原因时,一半受访者归咎于教学任务太重。《工蜂》书中接受采访的一位青年政治学者也说:现在大学体制的问题就在于,天天逼着教师开窍,却搞得他们很不开心。
蚁族之后,又到香港中文大学读博士,毕业后回北京任教,成为工蜂。《工蜂》一书分三大篇章。
该书甚至没有提供参考资料目录,却在书末附上一份会议纪录,类似某些电影片尾的拍摄花絮。《工蜂》提供了一个侧面的例证:尽管高校青年教师还保留着学生时代养成的藏书习惯,这些读书人的读书时间却少得可怜廉思和他的课题组在北京、上海、广州、武汉、西安五个城市调查了5000多名大学青年教师。服务于商业价值的短视举措激励着大学教师走出书斋,到更广阔的天地去经世济民。
像德波顿建议的那样,知道这一点的确缓解了我个人的身份焦虑。肉体的疲倦尚可承受,精神的困顿则难以忍受。
学术界尽管受到政治和商业力量侵蚀,毕竟还给青年教师们留出一些自由空间。政治学家萧功秦因而建议后辈们抱着千山我独行,何必相送的态度,在体制内争取自我边缘化。
亚里士多德曾言:我们反复做的事情造就了自己。回到身份焦虑的问题,德波顿的建议其实颇为消极。
根据该书提供的调查结果,仅有31%的高校青年老师表示自己的收入大于支出,72%的受访者感到压力非常大或比较大。由中信出版社出版的《工蜂》,正是一本描述我周围鱼儿的书,它的副标题是 大学青年老师生存实录。第二篇蜂骨采访了一些知名学者,以对话体呈现了他们对学术体制的观察和思考。尽管大学青年老师这一群体被戏称为青椒(青年教师),此书却没有多少辛辣的味道,读罢只让我感到几分苦涩。
在《工蜂》公布的调查结果中,有关职业满意度的报告最令我惊诧。这不仅有助于缓解焦虑,也将促进士林重振学风。
《工蜂》提供的统计数据显示,近四分之一的青年教师每周的教学工作量在十一课时以上,我们也就可以理解为何将近一半的受访者反对继续实施高校扩招政策。该书甚至没有提供参考资料目录,却在书末附上一份会议纪录,类似某些电影片尾的拍摄花絮。
市场力量对学术价值的侵蚀并不输于政治权力。看到大学时代表现不如自己的同学今天混得更好,我们尤其有理由抱怨这个世界。